-
最新!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建筑”在青島啟用
時間:2025-08-24 10:03:15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189內容摘要:導讀8月24日,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在山東青島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國在零碳建筑方面取得新進展。之所以叫“超階”,是指除了光伏發電外,大樓還通過梯次儲能電池及新能源汽車放電實現100%綠能替代。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啟用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高117米,共有23層辦公區,日均用電量約6000度。大樓東...導 讀
8月24日,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在山東青島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國在零碳建筑方面取得新進展。
之所以叫“超階”,是指除了光伏發電外,大樓還通過梯次儲能電池及新能源汽車放電實現100%綠能替代。
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啟用
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
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高117米,共有23層辦公區,日均用電量約6000度。
-
大樓東西南三面披上“發電外套”
大樓的零碳方式與傳統的屋頂加裝光伏不同,東西南三面都采用建筑一體化光伏玻璃幕墻,相當于給大樓披上“發電外套”,直接提供直流電不僅可以就近使用,還可以有效避免直流電轉換交流電帶來的損耗,為大樓提供25%左右的綠色能源,一年減少碳排放近500噸。
-
大樓底部設有“隱藏能源”
在大樓底部還安裝著“隱藏能源”,14塊淘汰的汽車動力電池在這里繼續發揮余熱。電池每天進行一充一放,不僅可以將光伏玻璃幕墻產生的多余電量存儲在其中,在深谷時段電網內大量無法消耗的清潔能源也可以以每度0.22元的低價進行存儲,供用電高峰期或雨天陰天使用,有效調整用電負荷。
總臺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隱藏能源”在充放電的過程中會實時對電池進行監測,一旦發生熱失控,掛鉤便自動脫扣,電池也會掉到正下方的水池中,與其他的動力電池形成隔絕,保證整個儲能系統的安全和正常運行。
-
樓內上萬個傳感器實現全自動交互
據了解,數字化系統給整個零碳大樓帶來有效支撐,通過多方案對比,將傳統的變電站、配電站等五大站點合一,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
大樓內安裝的近24000個微小傳感器,有效替代室內的傳統開關,實現人與大樓內燈光、空調、電梯等全自動交互——
通過掃描人臉便可以實時感知員工需要去的樓層,并立刻安排最近的電梯對員工進行接駁;
當員工來到辦公區時,燈和空調會自動打開,離開后也會自動關閉,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表示,“綠電的消納,我們大概每年能節約2500噸的碳排放”,通過數字化大幅度降低大樓的投資成本,接近20%到30%,運營效率提高30%,用能成本也節約大概30%。
“超階零碳大樓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個完整的能源生態系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節能與綠色能源研究室主任趙越認為,大樓實現100%綠電的自給自足,形成零碳建筑新模式,利于破解動力電池回收難題,標準化集中管理也避免電池分散處置的環境風險。
新能源汽車給大樓反向供電
員工享受差價收益
除了設置“隱藏能源”,在這棟新投用的大樓里,藏著新能源汽車給大樓反向供電的黑科技。
相對于傳統機械泊車的煩瑣,企業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全自動極速立體泊車系統,不僅在建造初期就節省了0.5億元的建造費用,使用起來也更加智能高效。
車輛停到指定區域后,機器人便會自動對接、調整車輛位置。再通過精度高、穩定性強的軌道系統結合齒輪驅控技術,實現機器人在軌道上帶車快速、精準地移動和啟停,單輛停車效率最高可以控制在35秒內。
在這套停車系統中,反向供電的“秘密”藏在一個只有碗口大小的設備。
有了它相當于在新能源汽車底部安裝了額外的充電口,當車輛停穩后,充放電機器人就會進行自動鏈接。鏈接成功后,數字化系統就會按需分配,對大樓提供持續穩定的電源。
充放電機器人接入時,可以對車上的動力電池進行“毫秒級”體檢,當電壓、電流、溫度等指標不符合大數據庫內同款電池的綜合指標時,就會在29秒內將車移動到安全的位置,并根據電池熱失控程度對車輛進行梯級浸沒,避免危險發生。
目前,每天只需要300輛車為大樓各提供10度電,就可以為大樓解決近一半的能耗,每位員工還可以享受每度電差價1.2元的收益。在極端情況下也可以完全采用汽車反向供電的模式,保證大樓正常穩定運行。
趙越表示,通過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大樓成為電網的柔性調節節點,可以配合電網削峰填谷,緩解高峰用電壓力,同時也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其離網運行能力可以確保關鍵負荷不間斷供電。
零碳場景融入生活
加快清潔能源網形成
近年來,我國零碳建筑、零碳園區遍地開花,生活中也融入各式各樣的零碳應用場景,“零碳”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廣東大三門島,荒廢的海蝦養殖場不僅實現漁光互補,還在一旁配備1萬千瓦時的“超級充電寶”,白天多余的電量可以進行存儲。山頂新加裝的一臺200千瓦的大型風機,也可以在夜晚為村民們輸送源源不斷的綠色電源。
村民以前在島上通過柴油發電,一度電的成本要近3元,現在不僅降低到0.62元,用不完的電還可以賣給南方電網獲取額外收益。村民實現了用電自由,島上的游客也多了起來。
山東濟南,一條全國最長的“溫暖動脈”出現在城區中。“聊熱入濟”長距離供熱工程總長約130公里,將聊城兩座發電廠的余熱送到濟南,不僅可滿足約1億平方米供熱需求,在每年采暖季還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萬噸。
貴州貴安智算中心集群,目前在為全國各地提供著零碳算力。浸沒式液冷散熱配合上氟泵空調的自然冷卻技術,不僅可以擁有更快更精準的算力,還可以有效節省電力,降低碳排放。
屋頂配備的光伏矩陣與分布式風能組成微電網,也使綠電覆蓋率達100%。南網數字集團駐貴安數據中心項目經理盧才漂介紹,每年節約標準煤約3200噸,相當于植樹80萬棵,顯著提升數據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
數據顯示,我國煤炭消費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39.7%,高效清潔的能源網絡正在加快形成。
趙越表示,高效清潔能源網絡,首先有利于守護綠水青山,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對于企業來說,將顯著提升企業綠色能源消費比例,提升產品綠色競爭力。高效清潔能源網絡的構建將創造更加綠色、智能、普惠的美好未來。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 相關文章
-
-
08-20綠色建筑成為未來發展方向的五個理由
-
08-16特來電總部: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
-
08-07國家力推零碳園區建設,超騰能源解讀:從概念到實踐的綠色轉型新路徑
-
08-05光伏幕墻必須叫停?
-
07-12國家級零碳園區建設指標體系
-
07-11中國“零碳政策”的歐盟“反洗綠”法律風險評估
-
07-10零碳園區碳排放核算方法(試行)
-
07-09綠色低碳園區可持續發展設計路徑研究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9-12新項目▎5個設計階段超低能耗建筑
-
09-12綠·碳·慧 | 堅持“四個放在”,持續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
09-11工信部:實施綠色工廠提質擴面計劃,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
-
09-11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09-10提升住房城鄉建設行政執法質量的指導意見來了!
-
09-10降碳90%!《人民日報》重磅聚焦零碳園區
-
09-09人民日報“零碳園區”聚焦報道!
-
09-09比沙漠還干的空氣,是怎么“造”出來的?這項“超級除濕”技術破解行業“卡脖子”難題
-
09-08從鏈接到共生:共建“好房子技術生態圈”倡議
-
09-08從北京中海金融中心,看中海地產的雙碳引領之路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一期2號樓12層1201室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