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企業碳排放的5大關鍵因素
時間:2025-08-03 17:00:07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182內容摘要:2025年作為“雙碳”工作承上啟下的關鍵年,政策密集落地、規則快速迭代,深刻重塑企業碳排放格局。控排企業若不能精準把握這些變革因素,將在成本控制、國際競爭和合規經營中陷入被動。1.政策法規的剛性約束持續增強國家層面政策體系正加速完善,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碳管控框架。工業領域作為重點控排對象,《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設定...
2025年作為“雙碳”工作承上啟下的關鍵年,政策密集落地、規則快速迭代,深刻重塑企業碳排放格局。控排企業若不能精準把握這些變革因素,將在成本控制、國際競爭和合規經營中陷入被動。 1.政策法規的剛性約束持續增強
國家層面政策體系正加速完善,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碳管控框架。
工業領域作為重點控排對象,《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設定了明確目標: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需明顯下降。這一指標直接關聯企業能效技改投入節奏。
地方立法創新走在前列,上海率先發布《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的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定30個左右產品碳足跡標準,建成服務平臺體系。
杭州則通過全國首部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法規《杭州市生態文明之都建設條例》,將碳足跡管理納入法律框架,并規定到2035年實現市民每走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城市生態格局。
零碳園區建設從概念走向實操。2025年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推出 “1+4”政策體系(發改環資〔2025〕910號),首次明確定義并規范零碳園區建設路徑。
其核心指標要求嚴苛:綠電直供比例≥50%,固廢利用率≥80%,新建建筑需達超低能耗標準。這直接約束園區內企業的用能結構和資源利用方式。
2.國際規則重塑出口企業碳成本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細則調整,對出口企業產生深遠影響。
2025年6月18日達成的修正案設立了50噸/年的進口豁免門檻,覆蓋約90%中小進口商,但覆蓋99%的實際排放量。對中國的鋼鐵、鋁等產品出口商而言,關鍵要看歐盟買家是否同時采購多國產品而觸發申報義務。
核算規則發生重大變化:機械加工環節的碳排放被排除在申報范圍外,僅計算上游材料生產排放。這要求企業精確拆分生產環節排放數據,傳統的全工序核算模式不再適用。
第三方審核將在2026年成為強制要求。目前全球尚無任何機構獲得CBAM驗證牌照,企業需提前布局數據系統,為即將到來的認證做準備。
3.綠色能源轉型進入考核階段
綠電消費從鼓勵轉向強制考核。2025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明確劃定重點行業綠電消費硬性指標:
行業 綠電消費比例 考核性質 電解鋁 25.2%-70% 首次強制考核 鋼鐵、水泥、多晶硅 未公開具體比例 新增比例要求 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 80% 政策延續 綠證市場已現價格波動。2025年5月綠證均價達2.73元/個,環比上漲18.12%。預計強制考核實施后,綠證需求激增將進一步推高價格,直接影響企業用能成本。
4.供應鏈碳管理成為核心競爭力
產品碳足跡管理上升為供應鏈核心管控指標。上海方案要求到2025年推進打造50家以上綠色低碳鏈主企業,培育國際服務水平的專業服務機構。
這些鏈主企業需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制度,帶動上下游協同減碳。
長三角區域協同機制加速構建。三省一市推動碳足跡規則統一、數據共享和應用場景互通,優先支持碳足跡認證產品申請“上海品牌”“江蘇精品”等認證。這意味著區域供應鏈的碳壁壘逐步形成。
5.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深度融合
先進技術應用從試點走向規模化。零碳園區政策明確要求推廣構網型新能源、氫電耦合等前沿技術。
山東實踐“風光氫氨醇一體化”能源開發,海南探索核電余熱供熱,技術路線呈現區域特色化。
循環經濟模式成為降碳關鍵路徑。廢棄資源高效利用被納入多部政策核心指標,如零碳園區要求固廢利用率≥80%。
《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特別強調退役光伏組件、風電葉片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
END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9-12新項目▎5個設計階段超低能耗建筑
-
09-12綠·碳·慧 | 堅持“四個放在”,持續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
09-11工信部:實施綠色工廠提質擴面計劃,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
-
09-11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09-10提升住房城鄉建設行政執法質量的指導意見來了!
-
09-10降碳90%!《人民日報》重磅聚焦零碳園區
-
09-09人民日報“零碳園區”聚焦報道!
-
09-09比沙漠還干的空氣,是怎么“造”出來的?這項“超級除濕”技術破解行業“卡脖子”難題
-
09-08從鏈接到共生:共建“好房子技術生態圈”倡議
-
09-08從北京中海金融中心,看中海地產的雙碳引領之路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一期2號樓12層1201室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