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當超低能耗建筑成為“好房子”的標配
時間:2025-09-07 10:27:30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114內容摘要:8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這份綱領性文件出臺后,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文件為綠色建筑發展指明了實踐方向,特此,選了兩篇相關文章:《專訪任軍:用綠色引領建筑設計》來源|中國環境報,記者:魯昕近日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推動城市發展...8月2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這份綱領性文件出臺后,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文件為綠色建筑發展指明了實踐方向,特此,選了兩篇相關文章:
《專訪任軍:用綠色引領建筑設計》
來源|中國環境報,記者:魯昕
近日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推動城市發展綠色低碳轉型。
作為城市基礎的建筑物,要如何實現綠色環保、降低能耗?記者采訪了長期從事近零耗建筑設計和教學的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任軍。
任軍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近零能耗建筑研究院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環境報:對于辦公樓、住宅小區、公共場所等不同的城市建筑,您認為如何實現“近零耗”?
任軍:首先,無論哪種建筑類型,先從技術手段,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通過建筑的保溫、通風、采光等設施、設備的設計,降低建筑自身的能源需求。其次,在建筑物使用、維護的過程中,盡可能使用可循環、可再生能源,例如光伏、光熱、地熱、空氣能等,不同的氣候區、不同類型的建筑有不同能源選擇。
從建筑物功能特點來說,總體上核心就是要節能,保證建筑使用做到超低能耗,超低能耗也是近零能耗的一種形式,但未必要完全達到近零能耗。具體地講,辦公樓主要是白天使用,主要的能耗來自保溫也就是空調的使用,需要使用更高效的能源,因此可以把光伏太陽能作為能源設備選擇的核心。我主持設計的住建部中瑞(士)零碳建筑項目第二批示范工程中泰興經濟開發區自來水廠綜合樓的設計,就使用了最新型的鈣鈦礦光伏組件。
住宅主要是晚上使用,具有高層、高密度等特點,相互有遮擋。相較之下光熱、地源熱泵可以為住宅提供能源。同樣,學校也主要是白天使用,學校樓層普遍低,屋頂光伏發電適合白天即發即用,同時加強屋頂保溫也能夠減少空調設備的使用。
中國環境報:您曾提到目前“近零耗”的房子建設成本較高,對于住宅小區可能難以實現,您認為對于新建造的小區來說,哪些方面是可以做到的?對于進行老舊小區和舊城改造來說,又有哪些方面是在改造過程中可以開展的?
任軍:對住宅小區來說,我覺得低碳社區的理念比單純地把單體住宅做成近零能耗更重要。低碳社區可以從規劃層面入手,例如在社區出入口設置,方便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在做景觀布局時可以結合生態廊道和海綿城市的做法進行建設,在住宅小區內設置通風廊道,同時和慢行交通融為一體;在進行配套服務設置,可以在小區內引入滿足生活需求的商業,開辦幼兒園和養老設施,以減少居民出行的需要。在住宅布局上,要考慮到不同氣候區的特點,從通風、采光、保溫等方面入手,減少能源需求,建設綠色建筑。
對于新建小區來說,高性能的圍護體系(建筑中由屋面、外墻、門窗等組成部分構成的集成體系,其核心功能包括抵御氣候侵襲、控制聲光環境、保障空間私密性),除了要節能還需要考慮居民居住環境的健康舒適程度,尤其是窗戶的設置,因為窗戶的溢漏、保溫、采光、隔音功能直接影響居住體驗和節能效果。此外,居戶的外遮陽設施也十分重要,進行外遮陽可以起到遮陽隔熱、透光通風的作用,可以減少夏天空調的使用,目前外遮陽技術國產化率的不斷提高,成本有所降低,技術更加普及。此外,建設中水處理設施,用來為生態廊道澆水、開展社區清潔等。
老舊小區改造核心是提升圍護體系的性能,其中效果最大的是更換窗戶,例如換成三玻雙中空的玻璃和斷橋鋁的窗框,如果資金充足還可以考慮使用LOW-E玻璃及在玻璃中間充惰性氣體的窗戶。其次是改善屋面防水,因為改善屋面防水的同時可以增加屋面的保溫厚度,使得保溫防水性能共同得到提升。現在很多老舊小區改造時會優化停車布局,在優化時要考慮增加電動車位,設立充電樁,方便大家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此外,老舊小區重新粉刷涂料時選高反射涂料,來降低夏季的太陽輻射。這些措施在南方和北方城市都適用。
中國環境報:節能降碳不止在房屋本身,房屋建材的原材料、供應鏈、運輸等方面也會產生碳排放,您認為城市改造在選擇建材的時候,應該從哪些方面考慮?
任軍:綠色建材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包括鋼材、混凝土、墻體材料、門窗、精裝修材料等。
從品類上說,綠色建材包括幾個類型,循環建材、回收再利用建材、廢棄物為原料的建材,也包括可以減少用量的高性能材料等。可循環的建材例如金屬、木材等?;厥赵倮媒ú睦绮疬w時建筑物的原有磚等;廢棄物為原料的建材例如使用爐渣制磚等;高性能材料的使用可以在總體上減少建材用量,例如使用高強鋼可以減少鋼筋的使用量。
此外,在建筑施工時多使用本地建材,減少如進口石材等使用,可以在運輸環節上實現低碳。
中國環境報:您曾說綠色建筑是一種設計理念,它的內涵是什么?這種設計理念如何和房屋的實用性和審美、城市規劃和功能融合在一起?
任軍:綠色建筑設計是一個系統性的設計,涵蓋規劃、空間布局、材料選擇、外檐形式等等各個方面,因此需要有一個整體的綠色或可持續理念,來引領設計,在設計過程的每一步都能考慮到建筑這一環節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才能系統性地運用技術來實現建筑環境整體的綠色設計。
安全、綠色、舒適、智慧是我國建筑住宅建筑發展的目標,其實綠色也包含了健康舒適、安全耐久、智慧運維等各個方面。綠色除了節能減碳之外,對使用者帶來的是健康舒適的空間環境,像外窗性能提升可以改善采光和保持溫度,房屋安全耐久,實際上減少了因維護、更新而增加的建材使用。
從美學來講綠色、節能技術可以與美學相融合,例如光伏建筑一體化設計(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安裝在建筑的圍護結構外表面來提供電力)就能夠實現能源供應和建筑造型的完美融合。例如泰興經濟開發區自來水廠綜合樓,同時將光伏安裝在屋頂和立面上,建筑的外觀設計還體現江南水鄉“風廊水巷”的特點,此外還有江南園林風格的遮陽防曬墻等技術,都可以讓整個建筑外觀更美觀。
《消費時評|城市向“質”而行 消費向“新”而進》
來源|消費日報網
8月2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外公布。文件以“人民城市”為核心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系統擘畫了新時代城市建設與治理的宏偉藍圖。這份綱領不僅是城市發展的路線圖,更是激活消費潛力、提升消費體驗的實踐指南。其所蘊含的“向新”“向質”雙重邏輯,正為消費市場注入持續而強勁的動能。
城市發展的“存量提質”轉型,直接催生消費場景的“增量創新”。意見明確提出“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冰雪經濟、低空經濟”,這些新業態并非空中樓閣,而是依托城市空間優化與基礎設施升級的“落地生長”。完善社區建設中的嵌入式服務設施、城市更新中的“好房子”改造,將同步激發智能家居、適老化產品、社區服務等消費新需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持續深化,則讓“首發首秀”成為常態,吸引全球優質商品與服務加速匯聚,令消費者“足不出城”即可購遍全球。
城市品質的“內涵式提升”,正在重塑消費者的幸福體驗。從“職住平衡”的產城融合到“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持續完善,從5G、算力等新型基礎設施到充電樁、停車位等便民設施,城市的溫度正轉化為消費的熱度。當老舊小區改造讓“危舊房”蝶變為“智慧居”,當地下管廊建設讓“城市血管”更加暢通,消費者對“安居”“樂居”的需求被精準滿足,消費信心與意愿隨之水漲船高。
城市的綠色低碳轉型,更在引領消費理念的深層變革。意見要求“推廣綠色建筑”“倡導綠色出行”“深化垃圾分類”,這些舉措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更推動消費者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選擇”綠色產品。當超低能耗建筑成為“好房子”的標配,當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讓綠色出行成為習慣,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將切實轉化為綠色消費行為,推動綠色產業與消費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終指向,是人的全面發展。從適老化改造到普惠托育服務,從歷史文化保護到精神文化供給,城市的“軟實力”提升讓消費不再是簡單的買賣,而成為品質生活的具象化呈現。當消費者在“15分鐘文化圈”中即時享受藝術熏陶,在“平急兩用”設施中真切感受安全保障,消費的獲得感便超越物質層面,升華為對城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的深度共鳴。
城市向“質”而行,消費向“新”而進。這份意見不僅讓城市更宜居,也讓消費更可期。當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步伐與消費升級的新需求同頻共振,一幅“城美人悅、消費興旺”的幸福圖景正徐徐鋪展。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9-06項目 ▎7.8萬平米的超低能耗教育建筑
-
09-05意大利對SHEIN綠色聲明處罰報告解讀
-
09-0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筑領域要點解讀
-
09-04PHI項目 ▎北京首個大型超低能耗社區
-
09-03項目▎商業綜合體的辦公部分超低能耗改造
-
09-025省市“好房子”技術文件出臺
-
09-02雄安新區首個全電智慧零碳園區
-
09-01綠色建筑概念、性能優勢、識別及標準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9-12新項目▎5個設計階段超低能耗建筑
-
09-12綠·碳·慧 | 堅持“四個放在”,持續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
09-11工信部:實施綠色工廠提質擴面計劃,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
-
09-11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09-10提升住房城鄉建設行政執法質量的指導意見來了!
-
09-10降碳90%!《人民日報》重磅聚焦零碳園區
-
09-09人民日報“零碳園區”聚焦報道!
-
09-09比沙漠還干的空氣,是怎么“造”出來的?這項“超級除濕”技術破解行業“卡脖子”難題
-
09-08從鏈接到共生:共建“好房子技術生態圈”倡議
-
09-08從北京中海金融中心,看中海地產的雙碳引領之路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一期2號樓12層1201室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